國慶中秋出去“浪”,健康安全不可忘
國慶與中秋雙節疊加,正是舉國歡慶、闔家出游的好時節。無論是奔赴遠方的山川湖海,還是打卡周邊的小眾景點,“快樂出游”的前提始終是“健康安全”。假日期間,人員流動頻繁,探親訪友、外出旅行人數顯著增加,呼吸道、腸道及蟲媒傳染病等疾病的傳播風險也隨之增大。青海省疾控中心溫馨提醒廣大居民:切實提高防護意識,做好健康防護,愿您與家人共度一個健康、平安、團圓的美好假期。
【重要提示】
國慶中秋外出旅行需重點防范以下傳染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感、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手足口病、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等。請大家注意個人防護,合理安排出行。
出行前建議提前查詢目的地的相關健康提示,掌握相應的預防措施,以便做好充分準備。
旅行期間,請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飲食與飲用水衛生,做到勤洗手、多通風,并嚴防蚊蟲叮咬。建議隨身攜帶必要的防護用品和常用藥品,以備不時之需。
旅行歸來后,如出現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并主動向醫生說明近期的旅行史和行程軌跡,以便更準確地診斷和有效治療。
【重點預防這些傳染病】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封閉環境中可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主要癥狀為發熱、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鼻塞、流涕、腹瀉、結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后轉為重癥的風險相對較高。

主要預防措施:
(1)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盡量避免與有呼吸道感染癥狀者密切接觸,科學佩戴口罩。
(3)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重癥高風險人群積極主動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4)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時,盡量避免參加集體活動,及時就醫,就醫過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流感
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封閉環境中可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主要癥狀包括發熱(部分病例可出現39-40℃的高熱),常伴有畏寒、寒戰、頭痛,以及肌肉與關節酸痛、全身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性癥狀。
主要預防措施:
(1)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經濟、有效的手段。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重癥高風險人群應積極主動接種流感疫苗。
(2)提倡勤洗手,避免用手觸摸口、眼、鼻。打噴嚏及咳嗽時遮住口鼻。
(3)盡量避免與有呼吸道感染癥狀者密切接觸。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時,盡量避免參加集體活動,及時就醫,就醫過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諾如病毒
主要通過攝入被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患者糞便或嘔吐物、吸入嘔吐時產生的氣溶膠以及間接接觸被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環境等感染。

常見癥狀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成人腹瀉較突出,兒童則較多有嘔吐。
主要預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注意飲食、飲水衛生,盡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類、海鮮,吃水果要清洗干凈,飲用開水或未開封的預包裝水。
(3)被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表面,應及時用含氯消毒劑或其他有效消毒劑清洗消毒,并立即換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單等;清洗時應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認真洗手。
手足口病
主要的傳播方式為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如玩具、門把手、樓梯扶手和桌面等傳播,或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一般為急性起病,口腔皰疹、潰瘍,患兒表現為不愿進食或易流口水;手、足、口和臀部等出現小而獨立的皰疹和斑丘疹,皰疹內液體較少。皰疹或斑丘疹一般在7-10天消失;發熱一般持續4-5天。
主要預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使用流動的水及肥皂按照7步洗手法洗手。
(2)注意飲食衛生,多飲用溫開水,不喝生水,食物要充分加熱煮熟。
(3)居室經常通風,早晚通風半小時左右。
(4)玩具、門把手和桌面等要定期清潔及消毒等。
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通過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傳播。每年的6-11月是登革熱的流行季,常見癥狀為發熱、皮疹、全身疼痛等。

登革熱主要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我國,疫情多發生于廣東、云南、海南等南方省份。前往這些地區旅游時,請務必做好防蚊措施。
主要預防措施:
(1)在外應穿著淺色長袖衣服及長褲,并使用驅蚊液,預防蚊子叮咬。酒店、民宿房間應關好紗門、紗窗,房間可以使用蚊香、滅蚊氣霧劑等。
(2)盡量避免在“花蚊”叮咬的高峰時段(日出前后和日落時)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長時間逗留。
(3)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內出現發熱、頭痛、四肢痛等癥狀,要及時就診并說明旅行史,為了不將疾病傳播給家人,請配合當地衛生健康部門,住院隔離治療。


健康青海12320
疾控中心 訂閱號
疾控中心 服務號